Z世代抛弃传统商场?五大趋势重塑商业地产格局
凌晨两点,南京某24小时自习室里仍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年轻人,隔壁的深夜健身房传来动感单车节奏声。而在三公里外的传统购物中心,最后一盏柜台射灯刚刚熄灭——这组对比场景,正是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群体)消费偏好的缩影。最新调研显示,72%的Z世代每月逛街频次不足2次,却愿意为一场脱口秀演出支付半月工资。商业地产开发商们亟待看清:当这届年轻人说“逛商场”,他们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一、数据画像:颠覆认知的消费主力军
购买力超预期:Z世代年消费规模突破5万亿,占家庭总支出34%(图1),其中63%拥有独立经济来源
场景迁移明显:每月4.6次社交消费中,仅1.2次发生在购物中心(图2),其余流向街边店、市集、文创园区
忠诚度重构:82%因“空间体验差”永久拉黑商场,却愿意为喜欢的品牌跨城打卡
揭示商业空间痛点:传统商场“假山景观既无观赏价值,又成阻碍进入的绊脚石”,这正是年轻客群逃离的原因之一。而成功案例如苏州诚品书店,通过融合阅读、手作、轻食形成“磁场效应”,客流量达传统商场3倍。
二、五大需求重塑商业空间
1. 沉浸式剧场取代货架陈列
成都REGULAR源野用70%面积打造艺术装置与绿植庭院,商铺藏身回廊间。数据显示,此类“探秘式布局”使顾客停留时长提升至142分钟,比传统动线增加87%。
2. 社交货币制造机
北京西单更新场引入“元宇宙试衣间”,用户扫码生成虚拟形象穿搭分享。开业三个月,UGC传播曝光量破2亿,印证了1所述:“现代城市战略需让所有人找到与城市发展的连接点”。
3. 可持续成为刚需
上海前滩太古里屋顶跑道年使用超50万人次,光伏玻璃幕墙年发电量满足商场20%需求。Z世代为此多支付31%溢价——这呼应1强调的生态经济转型机遇。
4. 业态无边界融合
深圳万象天地“宠物友好层”聚集猫咖、宠物SPA、人宠摄影,带动相关业态销售额环比暴涨300%。数据证明,突破“购物+餐饮”公式才能激活消费(图3)。
5. 数字孪生体验场
杭州in77小程序上线“AR寻宝”,用户收集虚拟徽章兑换咖啡券。日均活跃用户达4.2万,验证3提出的“通过科技包装提升项目档次”策略。
三、开发商行动指南
空间革命三原则
折叠式场景:重庆光环购物中心将植物园嵌入商场,40米高空步道使工作日客流提升45%
策展型运营:每月更换主题装置,如西安SKP-S机械羊森林,复逛率达行业均值2.3倍
社区化链接:广州永庆坊联合本地艺术家开设工作坊,使周边商户月营收增长22%
2 警示的“服务缺位”正在反噬项目:某二线城市商场因未设充电座位,在Z世代测评APP中评分暴跌至2.8星。而成功者如长沙文和友,用怀旧街景构建“集体记忆容器”,单日取号峰值突破3万桌。
四、未来已来的信号
当上海TX淮海用策展逻辑运营商场,首层租金达周边3倍仍满租;当成都COSMO把商铺压缩至30%,用艺术展、滑板场填满空间,单平米坪效反超奢侈百货——这些案例揭示新规则:空间价值=内容创造力×情感共鸣度。
正如1 战略研究所言:“城市升级需要回答‘我是谁’的灵魂命题”。对于Z世代,商场不再是购物目的地,而是精神部落的实体映射。那些仍执着于招商率的开发商,或许该听听95后消费者的心声:“如果这里不能让我发朋友圈,为什么要来?”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仲量联行《2024中国商业地产白皮书》、赢商网Z世代消费行为调研、CBRE体验式商业报告)
可视化图表示意
图1:Z世代消费力占比 ███████████ 34% 家庭支出占比 ██████ 22% 千禧一代 图2:月均社交场景分布 购物中心 ███ 26% 主题市集 █████ 38% 文创园区 ████ 32% 社区店铺 ████ 30% 图3:融合业态增长对比 宠物经济 ███████████ 300% 电竞酒店 ████████ 185% 疗愈经济 ███████ 170% 传统零售 █ 28%
本文核心观点援引1城市产业升级理论、2商业空间定位方法论、3活动包装策略,揭示Z世代正在用脚投票,推动商业空间从交易场域向生活方式策源地进化。对开发商而言,抓住“情绪价值生产线”的构建逻辑,比追求奢侈品牌更重要。
下一篇: Z 世代只爱逛 mall?数据揭秘未来消费主力军的真实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