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商业如何破局同质化?以REGULAR源野为例
随着人们消费模式的升级,传统的商场Mall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消费和娱乐的需求,这些「不安分」的消费者寻求更为个性化的商业空间,催生了「非标商业」的出现。非标商业靠什么取胜?离不开它的内容核心,反刍在地文化,提炼项目的特色,建立精神内核业态,从标准化转变成个性化,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打破传统商业结构,依托专业的商业团队,才可能从大体量的商业空间中脱颖而出。
非标商业典型案例解析
REGULAR源野的北、西、东3个下沉花园将项目划分为三个区域,由20个顶尖主理人一手操办的、为这个空间单独定制的顶配店铺,并以1个公共空间gregarious.进行连接。
半地下、半开放式的整体形态,以公共空间作为连接,规划商铺沿公园环形铺开,其中公共空间gregarious.被打造成融合图书、快闪、策展、办公的复合美学空间,项目引入的咖啡烘焙轻餐、买手店、独立品牌、主理人品牌本身属于日常高频消费,其「非标、定制和首店」自带强目的性,持续增强项目吸引力。
目前拥有20余家品牌,零售、生活方式业态各占50%。包括明星面包店「面包会有的」首个最完整产品线门店、全国首家酿造茶品牌「TazaTe大地茶场」、超人气话题型买手集合店「in the Park」首店、自然标本艺术品商店「荒石公园」,潮流品牌Tagi.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源野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它本身也是公园的一部分。地上部分是融合了野趣、运动、休闲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大型市政公园,地下部分是兼具生活、艺术、社交的的人文公园。两者互为补充,将自然、公园与现代生活、艺术完美融合和平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社交、放空场所。
源野以一种绝对低调的姿态蛰伏着,偶然经过,或许你会以为这仅仅是公园的一处微地形设计而堪堪错过。若不曾驻足,仔细打量,便绝不会发现这别有的洞天。区别于传统商业在意的昭示性及标示性,源野是舒适且自洽的。
源野的成功运营,激活了大源中央公园原本的地下预留空间,也为这种“公园+商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非标准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非标准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在存量时代背景下,大规模大体量的商业项目减少,竞争较强的小体量商业项目如何做的出彩,成为了商业项目人不得不去费尽心思思考的问题。
1、体验升级:垂直细化消费群体及品牌业态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诉求不再是广泛而相同,而是再强调窄化和差异。他们的诉求更加多元和细分。
面对更加具象化、个性化、以及丰富度极强的消费者来讲,这一届的商业项目人在打造非标项目时,需要考虑到,采用多样化的品牌和业态以及商业模式,为打造非标产品提供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在线上的情感联系,还是线下的空间体验上,都应尽可能地做到垂直细分群体,提供小众化服务,满足这些个性化十足的年轻消费者。
2、找准定位:提供Z世代“情绪价值”承载地
小体量的非标商业要找准自己的调性定位,成功的非标案例,无一不是细化品牌定位。
“小而美”的非标商业需要从空间设计、品牌选择到活动运营各环节用一致的产品语言,保持其定位的准确。在体验式美好生活带来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好的非标商业体会在掌握清晰的用户画像后,通过举办各类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让人在有限的商业空间内释放压力,感受无限的生活乐趣,牢牢黏住核心客户群。
对非标商业来说,最根本的原则是要紧抓消费者需求的变化。“Z世代”和中产阶级在消费观念转变和需求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推动着整体消费市场向更加细分的领域深入发展,也对商业各领域的专业深耕不断提出新要求。
结语:非标商业其实并不都成功,其地理基因、项目体量、文化要求等多方局限,往往经营压力巨大,却容易耳目一新。可见非标商业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场对于商业改变的期待。在细微中做温度、做服务、做人文的沉浸式的非标商业,在效率与个性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可以成为未来商业差异化打造的思路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商业地产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 老旧商业项目如何以目标客群消费偏好为切入点进行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