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区域商业如何突围?主题场景+复合业态
在商业地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兴区域的商业项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较于成熟商圈,新兴区域往往存在“三低一高”的特征:低人口密度、低商业成熟度、低消费认知度,但同时具备高成长潜力。如何在这些区域实现商业突围?“主题场景+复合业态”的模式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新兴区域商业面临的困境
新兴区域的商业项目通常面临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人口密度不足,消费习惯未成熟。
新兴区域往往处于城市扩张的边缘地带,常住人口较少,且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商业项目若仅依赖周边居民,客流量和消费频次难以支撑运营。
2、同质化竞争严重。
许多商业项目在业态组合上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特色,导致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认知和忠诚度。
3、线上消费冲击。
电商和即时配送的普及,使得传统零售业态的吸引力下降,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购物,线下商业必须提供更强的体验感才能与之抗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区域商业实现突围,“主题场景+复合业态”的模式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为什么新兴区域需要主题场景?
1、主题场景的核心价值。
商业的本质是满足需求,但今天的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买东西”,而是追求“体验感”。尤其是在新兴区域,商业项目往往缺乏历史积淀和成熟的消费氛围,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成熟商圈的业态,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而主题场景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鲜明的主题,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品牌认知。沉浸式的场景设计能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带动更多消费机会。同时,在商业供给过剩的时代,主题化场景能避免“千店一面”的困境。
2、主题场景的打造策略。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消费者记住并愿意专程到访?主题场景的打造至关重要。
(1)沉浸式场景:让商业空间成为“目的地”
商业空间不再只是交易的场所,而是可以拍照、打卡、社交的“第三空间”。比如:
文化主题:将本地文化、历史元素融入建筑和装饰,如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川西风格街区。
自然主题:通过绿植、水景、光影等营造自然氛围,如上海前滩太古里的“都市绿洲”概念。
未来科技主题:运用AR/VR、数字艺术等增强互动体验,如深圳万象天地的“科技+商业”实验。
(2)故事化场景:赋予商业情感价值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情感共鸣,商业项目可以通过故事化的场景设计增强吸引力。例如:
怀旧主题:复刻某个年代的街景,吸引特定人群,如文和友的“80年代市井文化”。
IP主题:与知名IP合作,打造主题展览或快闪店,如LINE FRIENDS、泡泡玛特等。
总的来说,主题场景的核心在于创造独特的体验,让消费者愿意主动传播,从而形成自发性流量。
复合业态:
打破传统商业的边界
单一业态的商业项目在新兴区域很难存活,因为消费者不会为了单一需求专程前往。复合业态的核心在于“1+1>2”,通过多业态组合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
1、零售+餐饮+娱乐的黄金三角
传统商业以零售为主,但新兴商业需要更丰富的业态组合,比如:零售不再局限于传统品牌,可引入买手店、潮牌、国货新锐等差异化商品;餐饮可结合主题场景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如“夜市经济”“网红餐饮集群”;娱乐可引入剧本杀、电竞馆、脱口秀、儿童乐园等新兴娱乐业态,延长停留时间,提升复购率。
2、社交+办公+生活服务的延伸
现代商业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社交和生活方式的载体:
社交空间:设置开放式广场、市集、共享办公区,吸引年轻人聚集。
生活服务:引入健身房、书店、宠物友好设施等,增强社区黏性。
总的来说,复合业态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目标客群的需求,避免盲目堆砌业态。例如,年轻家庭为主的区域可增加亲子业态,而商务区则可强化轻餐饮和共享办公。
飙马tips:除了优秀的场景和业态,商业项目仍需长期运营才能保持活力。
(1)内容运营的持续迭代
定期更新主题活动、艺术装置、快闪店铺等新鲜内容。上海现所通过每月更换主题展览,保持项目的新鲜感,培养消费者的定期到访习惯。
(2)社群运营的深度链接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员社群体系,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增强用户粘性。广州K11的"艺术社群"通过定期举办艺术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粘性的核心客群。
(3)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
建立完善的商业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客流转化、停留时长、消费偏好等关键指标,为业态调整和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看这些商业如何通过
主题场景+复合业态实现突围
案例一: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生态+微度假主题商业
区域背景:
南翔位于上海嘉定区,原本是典型的城市新兴拓展区,商业配套较弱,消费者习惯前往市中心购物。
突围策略:
主题场景:打造“都市绿洲”生态空间
在商场内植入热带雨林主题中庭,引入真实植物、瀑布、雾森系统,营造自然沉浸感。同时,设计星空跑道、跨层滑梯等互动设施,增强体验趣味性。
复合业态:微度假+全客层消费
引入“开心麻花剧场”、室内滑雪模拟馆等非传统业态。同时,设置大型儿童乐园(Meland Club)和宠物友好空间。最后,屋顶花园搭配酒吧和网红餐厅,延长夜间停留时间。
案例二:成都Regular源野——社区型策展商业
区域背景:
项目位于成都大源中央公园地下,周边以新建住宅为主,缺乏成熟商业氛围。
突围策略:
主题场景:策展式空间+地下公园社交
利用地下层高差打造“城市洞穴”风格,裸露混凝土结构搭配艺术装置,强调“粗粝感”美学。同时,定期联合艺术家、品牌举办小型展览,如 vintage 家具展、独立插画展等。
复合业态:小众品牌+社区服务
引入买手店、独立设计师品牌,商品陈列如艺术展陈。同时,咖啡店(如%Arabica)与酒吧结合,白天夜间客群互补。最后,嵌入理发店、花店等生活服务,强化社区粘性。
结语:新兴区域的商业突围,需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打造主题场景+复合业态的差异化竞争力。未来的商业,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场所,而是生活方式的提案者。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才能在新一轮的商业竞争中胜出。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商业地产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 案例分析:滨水商业如何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