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张蔚文:特色小镇吹投资东风 助企业绿色发展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7-11-08 作者:xujian

 

11月20日-22日,“中国全球投资峰会:杭州”将在钱塘江畔如期举行,会议前夕,新华网陆续采访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第三方视角探索“后峰会前亚运”契机给杭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脉全球经济和投资合作形势,为杭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国际化进程出谋划策。

 

第二期,我们邀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蔚文接受专访,共同探讨特色小镇为杭州投资环境创造的机遇。

 

特色小镇为企业创造投资“风口”

 

张蔚文一直以来致力于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她认为,特色小镇作为一个产业集聚的平台,可以凭借其集聚效应及影响力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有效降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搜寻成本及匹配成本。

 

比如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最早是一些轻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园区,逐步形成山南文创产业园,而政府为给园中的文创企业找融资渠道,有意识的在园区引进一批投资基金公司,私募机构、银行及券商陆续跟进,形成了创投产业园区。借助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的契机,该地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基金公司,逐渐升级为全国第一家以基金产业为龙头、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复合并进的产业小镇。

 

张蔚文认为,在特色小镇的政策设计中,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政企合作关系,对企业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特色小镇还享受综合性套餐政策红利支持,土地、财税、金融三管齐下,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政策制度方面,小镇已然得到全方位的政策支撑和创新性的政策供给,为企业的进驻、投资带来了‘东风’”。

 

特色小镇守住生态红线 践行绿色理念

 

从小镇创建和培育的规划和实践来看,张蔚文认为,绿色经济为杭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产业创新层面。特色小镇在本质上是一项产业政策,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以及泛旅游产业。就前者而言,特色小镇是对原“块状经济”的超越,从传统优势产业来看,应通过融入现代工业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保障其产业活力的同时减轻能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从新型产业来看,应将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环境友好作为产业选择的底线,将新工业、新技术、高产出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瞄准高端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链。

 

就后者而言,发展泛旅游产业与绿色经济的要求相吻合,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智能制造、互联网+、体育运动等企业业态可抓住机遇,挖掘绿水青山下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手段,打造小镇的泛旅游产业链。

 

第二,小镇总体建设层面。特色小镇的文旅、养老等高端产业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卖点,文化特色也植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对于小镇来说,“生态牌”既是红线、底线,也是优势所在。因此,从规划阶段开始,小镇就应践行“绿色理念”。

 

绿色投资的三重底线:经济、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未来,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张蔚文表示,绿色金融的创新力度和发展势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经济的总量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可持续的投资是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收益回报准则的投资模式,它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或三重盈余”。张蔚文表示,按照这一原则,绿色投资要求投资者不单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更要是具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在其投资决策中,选择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标准。

 

具体来说,投资者应选择更高的科技含量和社会价值的投资项目,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更高的利益。

 

挖掘特色小镇潜能 发挥平台集聚优势

 

特色小镇仍处于建设与探索阶段,蕴藏着大量潜能尚待挖掘。

 

张蔚文分析,从产业角度而言,企业长续发展机制尚需完善。对于特色小镇而言,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聚是实现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要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开展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院校合作,推动知识向产品转换。

 

从要素角度而言,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仍未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可见,投资额是特色小镇考核的一个核心指标。如何拓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渠道,确立多元化的融资运作模式,是挖掘杭州特色小镇发展潜能、实现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制度角度而言,部分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特色小镇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为运营方式,规定每个特色小镇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项目建设,政府不应再直接介入竞争性市场领域,而是应回归公共服务、制度保障以及环境改善这些公共性职能。

 

“特色小镇立足于高端要素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新探索,而特色小镇模式所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可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集聚优势”。张蔚文如是说。

 

特色小镇终极目标: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6年4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开展调研活动,进行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不仅对杭州、也对其他地方用好小镇平台,发挥最大作用有所启示。张蔚文分析了五条经验:

 

一是因势而建,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及历史因素。

 

二是乘势而起,特色小镇包含“小而精”“小而美”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及政策提供的土地要素保障、财政支持,为这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机会。

 

三是借势而兴,特色小镇模式更为强调“市场化”运作模式,需充分借力企业家能人、业内领军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力量,以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顺势而为,特色小镇的创立和运行,要求更为立体、丰富的政府角色,要求政府有更高的认识能力、细致的管理能力和灵活的调整能力。

 

五是聚势而成,特色小镇的终极发展目标是惠及当地居民,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支持又是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