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来源: 时间:2008-04-30 作者:

  现代流通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流通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跨国公司扮演全球化流通重要角色

  跨国公司面向全球采购体系、全球营销体系、全球研发体系、全球比较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制造基地等,构成了现代流通体系。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成熟的跨国界现代流通组织的载体。跨国流通能力是跨国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2002 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跨国公司 65000 家,这些跨国公司拥有 85 万个国外子公司,雇佣 5400 万名员工。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 40% 左右,国际贸易的 50%-60% ,国际技术贸易的 60%-70% ,研究开发费用的 80%-90% 。跨国公司内部及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量的 60% 以上。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创造了世界 GDP 的 11% 和全球出口额的 1/3 。

  跨国公司通过其强大的跨国流通能力成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成为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获取最大利益的受益者。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已纳入跨国公司国际流通网络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出现了新的模式,即由过去企业内的跨国分工,转向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和能力,零部件则实行全球采购,产品进行全球营销。跨国公司是否具有跨国的现代流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化大流通,是加大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推动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服务等要素禀赋加快流通的过程,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这就使货物和资源跨国界流通日益增强,使服务等无形商品和资产的跨国界流通日益增强,也使不同国家的市场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就流通经济圈

  在加快流通的内在要求下,一些迫切需要各种要素禀赋在特定区域更加便利、更加迅捷、更加自由流通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流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放宽或破除束缚和影响流通的规则,使某一区域成为快速流通的经济圈,即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现代流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在全球范围加速流通,使降低流通成本从而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可能。资源配置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全球,国际分工以追求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优化、并凭借国际化大流通得以更加细密,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也越来越深入。某经济区域一旦出现,便以其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动的便利化流通的优势,成为产业集聚和贸易活跃的竞争高地。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至 2004 年 1 月,世界上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有 293 项,已经生效的有 197 个,其中,自由贸易区协定占 72% ,局部的自由贸易协定占 19% ,关税同盟占 9%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按照一体化程度的高低把区域贸易协定划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自由贸易区要求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加速商品和要素流通,因此是各国采用最多的形式。

  欧盟经过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同盟四个阶段,在 15 个国家实现了共同贸易政策、共同货币政策、共同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共同关税税率、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工业交通能源政策等,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宏观经济的协调政策。今年 5 月份,又有 10 个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的 25 个国家正逐步实现货币、资本、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形成更加便利化的流通经济圈。北美自由贸易区进程也在加快,由于美国等国家的推动,到 2005 年 1 月,一个包括 34 个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也将建成。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也在加快。

  近年来,在美国、日本、欧盟与小国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中,自由贸易区协定占绝对优势地位。欧盟一方面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地中海国家、非洲国家以及拉美国家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区协定,另一方面通过接纳新成员国把原有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升级。目前欧盟已经与土耳其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与地中海国家、中东欧国家、南非、墨西哥、智利缔结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与南方共同市场、新加坡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通过 2000 年的科托努协定,欧盟将用自由贸易区协定替代原有的“洛美协定”。便利的流通使欧盟的市场成为一体,市场营销规模首次超过了美国。美国除了与加拿大、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外,还加快与以色列、约旦、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新西兰、东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商谈缔结自由贸易区协定。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变成经济区域之间流通能力的竞争。各国为了寻找在顺畅的流通中效用的最大化,以某种形式的让渡、以国界的虚化换得流通的更大自由。据统计,规模最大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 GDP 占世界 GDP 的 85% ,区内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德国古典空间经济学家奥古斯特 ·勒施形象地比喻说,“国家像大沙漠中的绿洲分离存在着一样,被关税、法律、语言、社会意义、不安全感、命运和其他偶然事情分离着。” 国家的政治界线像一条裁剪线,剪断了极其错综复杂的市场网络,而流通所形成的经济景观,则像错综复杂的市场网络组织中的一条条接缝线,把政治境界剪断了的地方连接起来。当流通发展为国际化、社会化大流通时,如果不能使整个世界流通顺畅,一国或几国的流通发达已不能使自身更大程度的获益,人们宁愿以让渡部分国家主权来换取便利流通带来的利益。

  供应链串起虚拟企业群体

  以市场需求为起点,由供应商、经销商、生产商组成市场供给方的完整供应链。这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并不靠产权关系或任何行政关系维系,而是按照现代流通规律,特别是按照现代物流技术和理念整合成一个虚拟企业群体。处于上、下游的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使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关系,真正成为以供应链为纽带的群体企业。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一个群体企业与另一个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大、流通效率越高,流通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供应链体系把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变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 “共赢”关系。

  供应链体系的形成,通过系统内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了供应链总成本,如降低了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库存水平,甚至可能使大部分企业实现零库存。再如通过加快信息的应用和流通,增强信息共享水平,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并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整体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高效率、低成本的流通能力成为能否取胜的关键。这种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打造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使企业从国际比较中的垂直分工迈向水平分工,在水平分工的条件下参与企业购并、重组或整合,在快速流通中实现效用最大化,加入快速流通的供应链体系,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通路之一。供应链体系的形成,使大量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与核心业务分离,外包业务比重不断提高,流通速度大为加快。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世界上年收入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司,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美国最大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邓白氏公司的《 1998 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年营业额在 5000 万美元以上公司在 1998 年业务外包的开支上升 27% ,比 1997 年业务外包的总开支将增加近 2350 亿美元。 迄今为止,全球的所有业务外包活动,约有 60% 集中在美国。与此同时,欧洲的业务外包活动也在增加,其中最活跃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事实上,欧洲这方面的开支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还要快,增长率为 34% 。到 1999 年初,欧洲的业务外包开支已经超过 920 亿美元。目前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形成了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以社会化物流体系为平台,以第三方物流为纽带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链,重建了新型分销体系。

  连锁经营突破企业边际理论

  连锁经营是近年来出现的现代流通崭新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把原来垂直链条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络型的组织结构。通过直营连锁、特许经营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实现了流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低成本扩张企业规模,加速了资本和资源的集中过程,大大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从而达到了经济学所追求的效用最大化。连锁经营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关于投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企业的边际凭借连锁的组织形式无限扩张,而流通效率和效益却大幅度提升,这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据调查,在美国已经有近 60 个行业采取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包括商店的连锁、医院的连锁、旅店的连锁、学校的连锁等。连锁化成为现代流通企业普遍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连续两年位于世界 500 强第一位的沃尔玛,在全球拥有的各种连锁店铺超过 4800 家, 2003 年营业额达到 2650 亿美元。著名的连锁便利店 7-11 在全球的店铺网点超过 2 万个,仅在日本就超过 8000 家。星巴克咖啡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在全球发展到 8000 多家店铺。目前全世界按销售额排位在前 20 名的流通企业,无一例外是连锁企业。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中发展最快的形式,据 WFC 统计,欧美 11 个国家,特许经营企业 6600 个,加盟商 25 万个。 APFC 公布,亚太 7 个国家和地区特许经营企业 4700 个,加盟商也达 25 万个。中国目前特许经营企业 1500 个,加盟店 7 万个。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跨国连锁经营集团已经把采购网络、经销网络、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遍布全球市场。

  现代流通游戏规则国际化

  流通是一种解放,是一种开放,是一种冲击力,是一种推动力,又是一种内生力量,它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的范围,并不断对阻碍其流动的各种规则和制度进行扬弃,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存在方式以 “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进行改造。现代流通的“游戏规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制定和维护国际流通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在国际化大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目前世界上已有 146 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成员,相互之间的贸易,已占到世界贸易量的 98% 。从关贸总协定的自由竞争原则、互惠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关税为惟一饱和手段原则发展到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贸易、可预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准入程度、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50 多年的历程,从货物商品的规则,发展到服务贸易规则和知识产权交易的规则,一条主线就是不断制定和创新流通规则,力求创造世界范围公平、透明、开放的流通秩序,不断减少或取消人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其它要素流动的自由化。通过参与流通过程的行为者的相互协商、彼此之间的妥协而非暴力解决阻碍流通的问题,使参与者共同接受国际化流通的 “ 游戏规则 ” ,现代流通协调组织的作用从来没有这样重要,须臾不可缺少。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而获益。一些大国力求获得区域内的主导权,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区域合作的内部收益,更重要的是为扩大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筹码,进而获得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主导权,最终把区域内规则转化为多边贸易规则。大国把区域贸易协定内的规则推广为多边贸易规则的过程被称之为有顺序的谈判。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有顺序的谈判是大国利用区域贸易协定影响全球经济规则的主要手段。乌拉圭回合谈判所涉及的许多新领域,实际上在美国参与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都已经存在,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等。美国曾多次威胁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替代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如环境保护、竞争政策等,美国力图把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意志转化为多边贸易的规则。值得重视的是,目前跨国公司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中,总是率先打破旧有的贸易规则,直至最后改变全球的贸易规则。

上一篇:全球现代流通发展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