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应格局巨变 上市房企优胜劣汰将加剧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18-01-23 作者:尹靖霏 庞无忌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会上表示,国土部将不再垄断住房供地,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楼市格局将发生巨变。那么,对于上市房企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楼市新格局将会为上市房地产商带来更多机遇,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剧。

土地格局未来将巨变

延续去年土地供应的热度,2018年开年,中国多城土地市场的成交较为活跃。

由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上半月,包括北京、杭州、成都、福州等在内的33个城市相关成交额已超过10亿元。其中,北京土地成交额最高,达220亿元;杭州其次,达206亿元;苏州土地出让收入176亿元;武汉为164亿元。此外,成都、福州、上饶的半月土地出让收入也超过了50亿元。

尽管多地土地市场出现了“开年热”,但在严厉的楼市调控背景之下,北京、苏州、武汉等城市的土地成交溢价率仅为10%左右,明显低于2016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目前中国多城市土地成交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房企对住宅类土地的拿地积极性较高。从官方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严格调控,土地市场的热度或有所降低,并带来土地成交溢价率的进一步下降。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是24%,但2018年开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3.8%。

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之下,去年以来,中国对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库存消化周期较短的城市加大了土地供应。分析人士认为,自今年年初以来,热点城市土地供应持续增加也是这种调控思路的延续。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意味着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的唯一提供者。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的土地政策变革意味着中国土地供应将会出现实质性变化,政府作为土地垄断供应者的历史将慢慢终结,这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格局以及房价未来的走势必然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上市房企竞争白热化

“从纵向竞争格局来看,未来上市房企的优胜劣汰局面将加剧。”有资深人士表示,央企、国企将建筑用地转化为住宅用地,这将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服务的需求。一般企业不善于盖房、物业管理和相关的社区管理,这就需要依靠专业的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具有成熟的开发经验、先进管理理念的龙头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优势会更加凸显,其业务量也会有较大增加。

从长远来看,楼市供求的关系格局、土地供求的关系格局将被改变,这或将对上市房企带来很大冲击。

从短期来看,无论是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还是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二者提供的住宅均只租不售,对商品房交易无法形成替代效应。同时,房地产企业将迎来市场新机遇,开启租赁住房的商业模式。此外,随着央企、国企将住建筑用地转化为住宅用地,必将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服务的需求,利好龙头房地产商,房地产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将加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国土部此次表态,显示出将在住宅市场的用地方面逐渐放开集体建设用地。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当前在居住用地的放开方面,其实仅有租赁市场才有机会,其他领域其实不太可能一次性放开。而且,真正对此类集体建设用地适度放宽政策的也主要是一些大城市中的城中村及城边村。

某大型券商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表示,这就为央企、国企的存量土地使用“开了绿灯”。过去很少会提及将央企、国企的建筑用地做住宅用地。而当前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央企、国企会对此类存量用地积极盘活。这将对“商品房、保障房、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四元产品线提供更有保障的用地内容。

随着多主体、多渠道住房制度的推进,我国主要依靠商品房满足国民居住的主体供应机制将被打破,在新的住房制度下,市场会形成买房和租赁均占据主体地位的格局,这会影响到商品房供求关系,市场对商品房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到商品房的价格,同时也能抑制炒房、影响房价,进而会冲击房地产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