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空白到多方混战,2019年社区商业向左走向右走?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19-01-21 作者:中国商报

从市场空白到多方混战 2019年社区商业向左走向右走?0

近两年来,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近距离接触社区居民的社区商业成为消费的排头兵。2018年,社区商业的热度依然持续。首先,社区商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各地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社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其次,资本依旧看好社区商业。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承担着居民生活质量提升重任的社区商业自然成为资本与商业企业争抢的领域。无论是零售业的“独角兽”还是老牌传统零售商,也都在积极地向社区商业靠拢。

2018年社区商业的整体表现看似很繁盛,但事实上也存在一些隐患。过去两年,政府最担心居民的便民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极力补足市场空白,目前尽管有些市场仍存空白,但这已经不是当下城市社区商业的主要矛盾。当下以及未来,社区商业最大的问题是过度布局带来的恶性竞争,在这场混战中,有些入场者惨遭淘汰,剩下的大部分商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9年社区商业将会如何走?它是走到了尽头还是会突破困境?这一年社区商业将面临大考。

资本不断融入 风口依旧强劲

2018年,社区商业这个风口依然在线。

2018年,上至国家监管部门,下至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社区商业的发展。其中,北京市政府对社区商业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北京市场上社区商业的社会服务属性也正在不断放大。2018年4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2018年11月,北京市市商务委会同市规划国土委制定的《北京市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标准指导意见》对外发布。另外,北京市商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还制定了《2018年全市“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为社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进一步规范了便民商业服务网点的布局与发展。

不仅政府支持社区商业的发展,社会资本也在持续加码社区商业。

2018年年初,社区商业领域的一种新样板社区商业e中心的出现,在市场上引起很多关注。社区商业e中心是由海淀区商务委牵头,北京市老牌超市连锁企业超市发全力配合实施的全新便民服务业态。E中心的服务内容包括菜篮子、早餐、超市便利店、家政、洗染、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2018年北京市超市发加速布局社区商业e中心,并且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业态。

2018年苏宁也开始进军社区商业,快速发布定位社区的苏宁小店。苏宁小店主要围绕用户和用户家庭的“厨房”,主打生鲜、果蔬、热鲜食等品类,致力打造成为每个社区的“共享冰箱”。据悉,目前苏宁小店在全国新开的店面已经1000多家。

被鲜生活、易果、绿城服务全资收购的传统便利店好邻居也通过转型加深社区商业的布局。2018年年初,好邻居尝试从传统便利店往新型社区便利店的方向转型,它首次尝新“便利店+生鲜”的模式,除了销售传统便利店副食,还覆盖了周边3公里内居民一日三餐的生鲜产品需求。

另外,在2018年,社区商业领域还出现一些新业态,比如在社区售卖新鲜蔬菜的智能厢式柜。北京市延庆区已经有两家企业开展运营厢式柜,它们采取“统一经营、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的运营模式,开展运营服务,确保蔬菜及相关商品质量,竭力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并且,在这一年,聚焦社区的新零售业态,包括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 Fresh也都在加速布局。

2018年,北京市社区商业的推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8年,北京市商务局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指导各区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29个,超额完成了1400个生活性服务业网点重要民生实事任务。在建设提升的网点中,拥有蔬菜零售功能的网点667个(其中独立蔬菜零售网点549个)、便利店468个、早餐173个、家政等其它网点共339个。2018年度,267家入库的企业在全国拥有连锁门店(网点)5.7万个,其中在北京市拥有连锁门店(网点)约2万个,约占本市同类型网点总数的20%左右,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空白到混战社区商业进入阵痛期

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商业市场越来越大,参与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市场空白不再是人们担心的首要问题,布局的合理性与规范化管理是今后的重点。

在社区商业领域,生鲜连锁业态成为“香饽饽”,2018年生鲜连锁业态的争战也尤为激烈。福临日日鲜就正在经历这场激战。

福临日日鲜创始人王河介绍,去年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生鲜业态的竞争很激烈,也很无序。八角街道辖区内原来有两个大型农贸市场,所以附近很少有零售菜店与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疏解升级改造后,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八角街道积极引进一些生鲜连锁超市,福临日日鲜就是首批引进的连锁生鲜超市。“最初八角这边只有一两家连锁生鲜超市,尽管位于社区内,福临日日鲜的生意也还不错,每日的销售额在8000元到15000元之间,每天有五六百的客流量。后来,逐渐有新的生鲜店进来,有个体户,也有品牌店,目前附近就有四五家生鲜店,竞争很激烈。福临日日鲜的销售额下降了至少一半,目前也就小区内的居民到福临日日鲜买东西。”王河很是担心。

八角街道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北京市很多社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王河介绍,海淀区塔院社区的生鲜市场也是如此。社区内除了一些品牌店,还有一些个体户开个小面包就在街道卖菜卖肉。这种小本经营的业态对福临日日鲜这样的生鲜店的冲击很大。“小商贩大多是夫妻两人,开个车摆个地摊就能卖东西,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福临日日鲜的成本就很高,包括房租、员工工资、税赋等成本,再加上采购商品的品质较好,采购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相较那些菜车,福临日日鲜的售卖价格较高。但是这样我们已经不盈利,价格没办法再降低了。”王河也很无奈,老百姓需要品优价廉的商品,并且很大一部分居民目前更看重价格,这对于没有价格优势品牌连锁店来说,确实是很大问题。

王河认为,当下部分社区生鲜市场进入一个怪圈,一边是企业不挣钱,一边是老百姓依然觉得菜贵。这还只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还透露更多内容——政府一边推动社区商业的品牌化、连锁化,而另一边居民又需要低价的个体户。这种需求脱节才是社区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直以来,北京市政府就按照、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推动本地生活服务业,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实现“六化”发展的市场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可以说正处于阵痛期。

 在这个阵痛期,生鲜连锁业态的日子就很难过,甚至有一些企业连房租都坚持不下去,从而选择停业退出市场。“大家都在面临这样的困境,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有些还在坚持,有些就倒闭了。”王河介绍。

2019年怎么走:从“有”到“优”

过去一年生鲜连锁业态的混战也给刚刚到来的2019年蒙上一层阴影,业内有观点提出,2019年社区商业或许会走向尽头。

的确,社区商业繁荣的景象背后有着诸多隐患。比如正在快速扩张的苏宁小店却亏损严重。据了解,苏宁小店2018年1至7月份亏损将近3亿元,负债6亿元多。这这个热潮中发展起来的国安社区在2018年也进入调整期,缩减门店数量,收缩业务范围等。2019年,对于社区商业企业来说,或许日子真的很难。

 但是,对于社区商业走到尽头的观点,经历了诸多困难的王河却不认可。王河认为,尽管市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能由此否定整个行业。社区商业的潜力与市场需求还很大,混战只是一时的,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还会走向正轨。“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坚持,社区生鲜超市还是要做品质与服务,我相信只要有好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客流会稳住,也会得到居民会的认可。福临日日鲜不会退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会坚持走下去。”王河对未来很有信心。

对于当下的乱象,以王河为代表的社区商业连锁店的经营者们也都希望政府监管部门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最初,对于社区商业,政府部门最关注的是“有没有”的问题,随着社区商业企业与业态的丰富,接下来最应该关注的是社区商业的规范化发展,保证“有”之后,还要保证“优”。要保证“优”,自然离不开市场手段,比如众多资本与企业进入社区商业领域带来的竞争,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与监管作用,帮助社区商业走过这段阵痛期。

接下来,社区商业的路还很长。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要纵深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建设提升基本便民服务网点1000个。《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中也提到,力争2020年底前在所有“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鼓励销售净菜、半净菜。进一步扩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面,在推进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城乡一体化进程。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