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亿人次!文旅新体验带热“春日经济”
2025年清明节假期,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缅怀英烈活动、传统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这个假期,随着气温回升,“春日经济”持续升温。假日期间,各地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从“颜值消费”到“健康消费”,再到“文化消费”,伴随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春日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
颜值消费
赏花游成春日“顶流”,技术赋能,促进“颜值消费”。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短途游、“2小时高铁圈”成为热门选择。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
近日,北京八达岭长城迎来最美赏花季,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竞相绽放,将蜿蜒的长城装点成粉白相间的“花海巨龙”。
在湖南衡阳南岳镇,600多亩桃花竞相绽放,春意盎然。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
技术重塑消费新体验,让赏花有了不少新玩法。
上海顾村公园推出“夜间赏花”,巧妙融合光影科技、国风表演与自然景观,打造了一场“昼夜双景”的樱花奇遇。
江西打造“空中赏花”之旅,游客可以搭乘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在百米云端开启“空中视角”俯瞰金色油菜花海。
赏花季也为乡村农民增收拓宽渠道。
在浙江建德的大同溪口村,千亩油菜花如期绽放,当地创新推出花田火锅、花田咖啡等消费新场景,增加村民收入;
在四川峨眉山绥山镇李子坪,百亩李花如雪浪翻涌,主题民宿、咖啡馆等多元业态与美景构建起“农旅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以江西婺源为例,据当地旅游部门预计,今年油菜花赏花季,婺源县将接待游客53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
赏花+科技、赏花+美食……“赏花+”融合业态花样翻新,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
健康消费
春光正好,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骑行、露营、徒步等户外运动受追捧,带动了户外休闲装备热销,推动“健康消费”持续升温。
在北京密云的一处露营地,帐篷之下,三五好友相聚,惬意体验户外“慢生活”。露营地负责人表示,今年清明假期的订单同比增长20%。
全国各地围绕“户外运动+”,拓展各种消费场景,让游客多留一会儿,消费也更多一点。在江苏南京,马拉松赛事结束后,包括餐饮美食、国潮非遗、文创产品的周边活动也吸引不少跑友前来光顾。
面对户外消费的火爆,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供应。在浙江省武义县,一些户外用品生产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中国文体协会副理事长张培生表示,从智能穿戴设备到轻量化、高强度的新材料,再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这些都给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为消费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未来,随着更多入境旅游者的到来,户外运动休闲将会发展成为中外互动、主客共享的旅游新生活,也会更具世界范,具有更浓郁的中国风。
文化消费
清明假期,有人出门领略沿途的风景,也有人选择走进电影院。
今年清明档上映影片类型丰富、题材多样,从现实到悬疑,从喜剧到动画,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数据显示,由全球知名游戏IP改编的动作奇幻片《我的世界大电影》成为多数清明假期家庭观众合家观影的选择,该片多人结伴观影占比超过15%;关注特殊人群的《向阳·花》在首映后刷新了近5年清明档同类型影片的首日最高票房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清明档再度迎来观影热潮。
“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活动也以电影为媒介,带动了文旅消费新热潮。
日前,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线路,成为这个清明小长假不少爱电影的游客在北京的旅游指南。
除了看电影,听一场春日音乐会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年清明假日,哈尔滨文化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其中文化演出精彩纷呈,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推出“春天的约会”城市艺术季演出。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日前两天,哈尔滨中央大街到访21.2万人次,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到访10.2万人次,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同比增长5.8%。
各地多措并举促消费
赏春花、看演出、观非遗、诵诗词、逛电影拍摄地……清明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各区积极加强文旅活动和产品供给,共推出312场群众文化活动、843场各类演出、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和十大赏花胜景地,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生活,助推“春日经济”。
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在江西省,随着《关于提振江西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云游江西”一卡通等创新举措有效整合了旅游资源,针对亲子游、青少年研学、职工带薪休假等不同客群推出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出游热情。特别是“百县百碗、百县百店、百县百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通过打造美食地图、商品地图和消费街区地图,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
为了让游客在节日期间舒心消费,山东省通过扩展升级“亿元红包大减免”活动,推出线上预订、交通接驳、景区住宿折扣、文旅驿站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举办“畅游齐鲁 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实施国际消费拓展工程,形成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两翼齐飞”的新局面。4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青岛首秀发船,这是“爱达・魔都”号在我国北方运营的首站,邮轮旅游消费持续升温。近期,山东还将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串联起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用旅游列车“一张网”,带活山东文旅消费“一盘棋”。
为了进一步促进节假日文旅消费,各地多措并举。如加强文旅宣传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优化文旅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旅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特色文旅产品和线路,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文旅新体验带热“春日经济”
清明花开正当时,年轻游客踏青赏花、汉服出行,带动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某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传统节日民俗与赏花、美食、露营等新玩法交汇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深度旅游的内涵。
某旅游网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旅游市场短途周边游凸显,国内长线深度游同样受到关注,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49%和33%。在周边游行程安排上,2至3天的出游行程是更为热门的选择,旅游消费整体呈现深度游、文化游的鲜明趋势。
以“县”为名,更多年轻人“奔县”,追寻差异化旅游玩法,开启深度旅游新体验。某旅行平台数据显示,4月3日至5日,全国县域景区热度上涨超254%,河南信阳新县酒店搜索量上涨400%,天津蓟州旅游景点搜索量上涨超600%。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奔县”“进村”,深度旅游也从城市向乡村辐射,挖掘区域旅游消费潜力。
据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期赏花游订单量环比增长45%。4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花期如约 樱你而来”第三届国风樱花季活动在樱花公园浪漫启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共赴这场春日之约。栾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段慧霞介绍,栾城区将农商体健等元素融入樱花季活动,不仅有集市区、非遗技艺展示区等文化体验区供游客沉浸式游玩,更有樱花“打卡”等各类主题活动供游客参与。4月5日,公园客游量达到8万人次,全区旅客量13万人次,带动该区经济总收入280万元。
体验传统的非遗项目也成为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在四川,各地深挖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夏布制作、打铁花表演等特色活动在四川多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绵阳和凉山等地区,清明歌会和民族服饰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旅消费场景更加多元。
跨界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假日期间,各地还通过推出红色展陈、赛会体验、农商体健融合等跨界玩法,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产品的供给。这些创新性的文旅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还有效地推动了文旅市场的消费升级和转型。比如,贵州省依托丰富的花卉资源,推出“100天的春季,100分的美丽”主题活动,通过赏花地图、追花月历、赏花消费包等举措,打造“赏花+体育、影视、音乐”等跨界玩法,吸引了大量游客。
清明假期,杭州奥体中心迎来3场演唱会,共吸引现场观众约11万人,约65%为外地观众,票房收入超9500万元,带动文旅消费超5.5亿元。“为进一步推动文旅消费,杭州将持续通过‘赛会+文旅’模式助力城市品牌塑造。”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艺术处处长黄江平说。
“节气+文旅”模式将是旅游企业创新产品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激发文化传承活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打破边界,为传统节气旅游市场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文旅市场的转型升级,节假日文旅消费将会呈现出更加繁荣、多元的发展态势。
结语:从赏花游的“颜值消费”到户外运动的“健康消费”,再到电影的“文化消费”,“春日经济”持续火热,也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特色商旅文整理编辑,文章来源于新闻联播、中国文化报,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 2025年中小型景区的破局出圈之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