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地产”模式,打造2024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创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文创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在文创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拓展下,文创也在不断实现向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渗透。受益于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文化与地产的结合也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了当前诸多地产商的关注热点。地产企业纷纷重视在地产项目中融入文创产业,打造2024年新增长点。
“文创+地产”模式,成为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创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文创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文化支持政策频出。同时,在文创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拓展下,文创也在不断实现向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渗透。受益于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文化与地产的结合也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地产商通过自建、投资、合作等方式进入文创地产领域,据统计,超1/3房企布局文化创意相关产业。“文创+地产”不仅将成为文创产业跨界融合的一类重要形式,也必将成为国内地产项目探索的热点方向。
“文创+地产”三大创新模式及案例解析
从整体脉络来看,现阶段我国文创地产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1、1.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一二线城市土地日渐稀缺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撑,而通过发展文创产业,实现对旧厂房的重新利用,既可以保存城市历史的痕迹,又能够节约城市更新的费用,因此,城市中废弃的旧厂房,成为1.0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滋生之地。
案例: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
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寺西路3号,其前身为中体产业成都滑翔机制造厂,于2018年4月正式签约立项进行改造,于2020年3月开始逐步投入运营并启动招商。
园区定位于以“创意产业+音乐产业+影视动漫”三大产业内容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文创集合体,依托“成都梵木创艺区”的资源优势,在园区导入音乐产业、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产业内容,完成产业资源整合及产业聚集。
在内容业态规划上,涵盖生活美学空间、企业办公空间、互动艺术空间、原创孵化空间、活态展演空间等综合性文创产业内容。园区还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建立川音实验分院以及声音实验室,打造音乐产学研平台。
在空间上分为A-F区,以及一条艺术消费街区。功能布局上将园区划分为设计师联盟、活态艺术空间、音乐消费空间、艺术培训联盟四大组团。其中设计师联盟涵盖A区、C区、E区及F区,承载创意办公、音乐设计及影视企业孵化等功能;活态艺术空间涵盖B区、D区、E区,承载音乐展演、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裸眼3D、全息投影互动体验等功能;音乐消费空间涵盖B区及艺术消费街区,承载音乐咖啡、艺术红酒体验、音乐酒吧等业态;艺术培训联盟涵盖B区、F区,承载艺术培训功能。
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在保留园区现有工业遗存的基础上,打造以“创意产业+音乐产业+影视产业”为核心的文创集合体,并将音乐产业融入城市更新与文创旅游,形成了生态与规模并举的“文创集合体”。
2、2.0的文化创意街区和文创特色小镇。
随着商旅文融合的深度发展,2.0的文化创意街区和特色小镇的应运而生。一方面,街区以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娱乐业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艺术展览、主题节庆、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活动,提升街区品牌形象。
案例:重庆贰厂文创街区
贰厂文创街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街区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街长度559米,其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四川省财政厅印刷所”“中央印制厂重庆厂”“西南财政部印刷厂”“重庆印制二厂”。项目依托旧工业厂房格局,创新运用“寄生建筑”理念,保留了街区不同年代的建筑元素和时间印记,并通过深入挖掘呈现老厂房的核心文化,将贰厂打造成为历史与当下,记忆与未来对话的开放性空间。
此外,街区以工业遗产为底,打造了“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夜秀”为主的夜间消费集群,集聚了艺术展示、文化娱乐、文创产品展销等多元化、特色化业态。同时,街区还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融合工业体验、时尚文化、研学教育等业态构筑了多种模式共生的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
为突出“工业+”深度融合,街区突破“工业+产业园”传统模式,创新“国际化、无界、创意厂”模式,将百年工业遗产与创意、文化、艺术、设计、体验等各类资源和旅游要素形态深度融合,开发融参观、互动、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主题旅游产品,打造了品质高端、业态多元的新兴产业空间和立体化消费集聚区。目前贰厂文创街区已成为山城重庆工业旅游的新地标、新名片。
3、3.0的文化创意社区。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有专业人士、艺术家的参与,更有社区与普通消费者的共同创作。因此,单一的、环闭发展的文创产业园区逐渐转型为多元的、开放发展的文创社区,3.0时代的文化创意社区孕育而生。在3.0时代,文创社区更加强调将文创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注重文创产业与社区生活的联动发展。
案例:北京 朗园 Station
朗园station位于北京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曾隶属于北京纺织局。如今,北京纺织仓库已转型为首创郎园Station国际文化社区——7x24H一站式的城市复合空间,引进文化、影视、设计、艺术、科技研发等新业态,满足产业、文化、城市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
项目整体以“无边界”为设计理念,打造开放式园区,将周边的自然景观渗透进园区,提出“两横两纵”的规划轴线:横向打造中央车站文化广场轴线和北侧坝河水岸国际文化休闲轴线;纵向打造中轴创意展示商街与公园森林休闲步行街。
此外,项目在运营业态上实现“以点带面”渐进式更新,以公共文化休闲中心、复合式剧场、城市书房、图书馆、创新办公、综合文化IP场景体验、设计师聚落、体育文化、青少年教育、设计师酒店等业态为核心,辅以特色国际文化餐饮、文化消费等商业业态。同时将30多个纺织仓库分割成不同街区,引入了影视、餐饮、设计、家具等类型特色店铺。现如今,朗园station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打卡地之一。
文创融入商业,
为商业地产带来新增长点
在文创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拓展下,文创也在不断实现向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渗透,商业地产也不例外。不少购物中心纷纷打造文创业态、文创场景、文创活动等,为商业地产带来新增长点,打造差异化竞争。比如: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把美术馆、博物馆搬入购物中心,打造别致的“博物馆零售”新业态,并定期举行艺术展览、艺术工作坊、艺术家沙龙等文创活动;北京侨福芳草地,在各个楼层的公共空间、角落都摆放了来自不同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并对垃圾桶、休憩座椅、吊灯等都做了细节美化,打造浓厚文创场景......
飙马预测,随着文创融入商业,文创+商业的结合,将为商业地产带来新增长点,成为商业地产发展路上的一剂助燃剂。
结语: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与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文创+地产”不仅将成为文创产业跨界融合的一类重要形式,也必将成为国内地产项目探索的热点方向。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做好“文创+地产”模式,离不开专业策划公司提供科学决策。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商业地产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 文创+书店:从卖书到卖文化的商业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