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沉浸式戏剧业态与内容创新

来源:沉浸城市 2023-01-09 16:50:44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必须坚持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导向,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相融合,更好实现科学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近年来伴随城市更新进程,沉浸式戏剧产品也在一二线城市兴起,借助新兴技术手段,打造独具城市文化特色的沉浸式戏剧,不断增强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播力与城市文化创新活力。

本文以重庆城市更新中的沉浸式戏剧项目为例,在梳理重庆各地区及特色领域优势、现状和问题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沉浸式戏剧案例的剖析,探索城市更新中沉浸式戏剧业态赋能与内容创新的基本路径。

城市更新:形态各异的艺术内容生产焕活

重庆渝中区素有“母城”之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了众多的文化记忆。然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建筑的背街小巷里,还有一些陈旧的建筑街区、落后的基础设施、逼仄的城市空间等。渝中区通过城市更新“留改拆增”——“留”下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拆”后保留城市记忆重建,“增”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出一批旅游、消费新地标,将城市记忆和文脉书写在建筑上、老街中。


重庆城市更新范例

具体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保护区、戴家巷等。经过设计师大胆的创意改造,让新潮的现代内容和老旧的建筑矛盾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斑驳的旧楼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十八梯,渝潮坊剧场有融入京剧、川剧等传统文化和现代光影的沉浸式互动情景剧上演。在山城巷,山城坝坝有定期的传统相声表演,仁爱荒野剧场有民谣、说唱等现代艺术内容。在戴家巷,原声社喜剧小酒馆已形成了集相声、古彩戏法、即兴喜剧、脱口秀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驻场演出……城市更新遵循“旧”生“新”的原则,从空间形态置换,人文情感营造,历史文脉延续,场所精神再生出发,塑造出新旧共生的空间营造模式,让形态各异的艺术内容活跃在新的城市空间里。

除了曾经的厂房、老旧居民楼,渝中区还是重庆的文物大区,拥有占比全市58%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149处(173个点)。《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节目走红以后,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博物馆文化、“考古热”氛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就目前来看,对文物的开发与利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参观、展览、衍生品开发等较为传统和单一的模式。于是,重庆青年戏剧人在艺术探索中,开创了一种“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新业态”。

沉浸式戏剧: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新业态

(一)沉浸式戏剧的业态创新

《雾起江州》的演出场地位于枇杷山公园内,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前,此处原为国民党军统办公室(神仙洞公馆),沉寂80多年以后,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是重庆市渝中区文物点。这是一栋4层中西合璧式的洋房,整个楼房由青砖砌墙,大门采用罗马柱。大门前是一方小院。经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历时一年的设计改造,小院内开设了“探古咖啡店”。在堆满各种酒瓶的院子里,还搭建了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玻璃房,再串联起一旁紧邻的枇杷山考古书院,共同构筑了“枇杷山宝库”的雏形。用于演出的小楼里,屋内是朱红油漆的柏木铺就的地板和楼梯,栏杆上有精细的刻饰,每层楼梯口和单个房间还设置了拱形木门,房间的陈设上,有复古的灯具、还原的留声机,红绿搭配的色调把“悬疑风”“民国风”烘托得恰到好处。整部剧的演出发生在里面的9个房间中,分别是负一楼的小会议室和休息厅,一楼的大会客厅,二楼的小会客厅、秘书室、老板办公室、外部办公室、阳台和三楼的机密电报室。观众会按照自己预先选定的角色跟随演员进入不同的房间,这就抛弃了固定观众席与舞台的观演模式,以极其灵活的戏剧舞台及共享观演空间来讲述故事。


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

在综艺《戏剧新生活》的首期节目中,嘉宾吴彼与当地小卖部老板闲聊:“戏剧演成什么样会想去看?”老板委婉拒绝,表示没有看过戏剧,也没想过要去看。这便是已举办戏剧节多年的乌镇的现状。戏剧式微有多方面的原因,此处不表。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探索实践——用时下流行的沉浸式演出方式,以戏剧+文物为演出载体,让观众重新认识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而是与你我有关的“人间真实”。这既是对新的戏剧形式的艺术实践,也是对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商业实践。


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

(二)沉浸式戏剧的内容创新

纽约现象级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改版而成的《不眠之夜》在上海落地,其超脱于舞台空间的观演形式与交错呼应的情节发展不仅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更挖掘出了中国沉浸式产业的巨大市场。根据《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达48.2亿元,项目数量增至1100个。“沉浸式”“浸没式”等思潮延伸至各个领域,以高频词汇出现在各个行业的宣传话语中,诸如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复刻游戏场景的真人对战,开在山水园林中的火锅店,西安某酒店的兵马俑房型,以及VR技术下的视觉感知等等,沉浸式逐渐成为当下的通用语言,可适用于任何场景。然而,尽管各个行业的沉浸式都是自说自话,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标准,但无一例外都是指向一个共同目标——深度体验。那么,沉浸式到底能不能深度体验?倘若实景演艺不好看,真人对战不好玩,景观火锅不好吃,主题酒店卫生环境差,那一切花里胡哨的形式营造,只会成为消费者的“一锤子买卖”,没有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所以,沉浸式戏剧不能只有光怪陆离的感官刺激,还要有戏剧内容的叙事思维与设计内核。


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

《雾起江州》的剧情设置突破了单一的线性叙事,由唐世雄、铃兰、唐家明、唐家亮、唐家辉、会长夫人、江小渝、赵项南八位人物组成的主线剧情以及不同人物组成的支线剧情在唐家的9个房间里同时进行。参与者在进入场地后按自己的预先选择,进入不同的楼层,跟随演员进入不同的故事线。这种形式虽然使观众无法掌握全部剧情,但却使其拥有了对剧情感知与解读的自主权,对自己预先选定的人物有更加细致的认识与思考。观众不再是拥有上帝视角的“局外人”,而是通过对零散情节的拼凑解读出自己理解的故事意义,成为戏剧更高层的“叙述者”,激发不断探索的热情,真正融入戏剧之中。


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

演出开始,观众作为被邀请参加唐家酒会的客人,由演员将观众带到各自房间,以一段简短的寒暄开启即将发生的故事,观众通过与演员的互动增加了参与感。来到酒会现场,所有人聚集于此,大家可以随意走动,酒水也可以自行取用,配合音乐烘托的氛围,为戏剧场景增添了真实感。接着,因酒会现场的突发事件,大家又在演员的带领下去到不同的房间,这颇似剧本杀里的“搜证环节”。不同的是,剧本杀的“搜证环节”只是给到一个可供选择的线索,而这里,却在各个房间里发生着两人、三人或四人的戏剧表演,观众除了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员的表演,还能通过演员的交流来获取有限的线索,分析人物的动机。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是极大的考验,线索不能藏得太深让观众无迹可寻,也不能沿用一些剧情片的常规套路让人一猜即中。紧接着,再一次把大家集中到举办酒会的大会客厅,这便是剧本杀里搜证以后的集体讨论。在循环几次的“分——合”以后,在大会客厅里上演了最后一幕,真相浮出水面,但又没有完全真相大白。由于全程只跟一个演员,观众得到的信息有限,有些环节的内容无法求证,只能通过分析和猜想来获得。此举可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难免不会再次购票选择其他角色来寻找真相。于制作方而言,这是喜闻乐见的。在我看来,该剧没有蒙太奇的技术加持,运用多个空间来讲一个故事,却是十分突出的特点和亮点。正是因为编剧自己捋清了一切,才能用简洁凝练的戏剧语言,写出逻辑缜密的故事情节,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再通过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让观众在一场颇似游戏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跟随的角色的内心世界,形成难忘的心理体验。


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

当然,该剧在一些设计上我觉得还有需要调整和打磨之处。首先是最初的人物选择,第一次观看的观众看到的只有8个角色名字。虽然该剧以年轻群体为主,但观众是有自己喜好的,制作方是否可以考虑为每个人物附加不涉及剧透的描述:如角色A擅长互动,角色B推理烧脑,角色C适合拍照,角色D跑动较少,角色E演技出众等等,如此一来,不论“社牛”“社恐”,爱动脑还是不爱跑的观众,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角色,还可以避免演员在和“社恐”观众互动时的尴尬场面。其次,在当前的演出中,演员与观众的黏合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这需要创作者再次烧脑,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把观众完全融入故事情节中。

总的来说,《雾起江州》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沉浸式戏剧作品。沉浸式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表现形式,正因为有了好的演出内容,才能给观众带来深度体验,达到实现形式——沉浸式的目的。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能够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结合固然是戏剧艺术的完美状态,但是在创新之路上,尝试和验证不同的可能性带来的戏剧体验,不计瑕疵和缺憾的反复尝试与探索,才是实验戏剧的出发点和归宿,才是推动整个文艺审美和戏剧生态发展前进的动力。

创新路径:城市更新背景下沉浸式戏剧的“破圈”之路

2021年6月,文旅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8项重点任务之中,强调“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沉浸式新型空间将演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融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场地限制,降低了演出场地的成本,也可实现对城市文化的全新引领和活态塑造。

而戏剧本身概念泛化,如今一切皆可“沉浸式”,受众已不满足于平面和远距离的观看关系,希望调动更多感官参与其中。而仅仅在演艺环境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必须给观众提供融入剧情、投射情感的新型入口。打破传统剧场的观演关系,强调身临其境、互动性,是目前沉浸式戏剧的普遍表征,而这种新奇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很容易吸引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关注。


沉浸式戏剧

(一)沉浸式交互实时系统

在当下“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所被需要的产品就是下一个趋势。适应新技术的戏剧策划人,把戏剧场景主题化,将声光电等技术的应用整合在一起,直接创新形成一个新的文艺品类,这就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

(二)沉浸式苍穹视觉设计

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世界,创作团队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打磨每一个道具、每一个细节,涉及的老古董、老家具都是专门的团队去购买的真正的“古董”,现场布置的每一个抽屉打开都不会是空的,甚至是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独有的气味。


沉浸式戏剧

(三)沉浸式细节设计

沉浸式戏剧不是简单地靠增加互动来实现所谓的“沉浸式”,而是要努力营造一个让观众相信的、身心均能感知的故事世界。艺术和商业的关系在文艺界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的人认为艺术不该沾染“铜臭味”,但在信息如此发达的21世纪,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一定也是能够“触达人群、触及灵魂”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

各类沉浸式演艺的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去关注娱乐化、商业化的方面,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城市文化的艺术呈现上。故事情节、肢体表现、包括每个演职人员在区域内的行走动线都是具有严格要求的。不同空间内同时发生的事件让观众没办法一次看完演艺活动所有的剧情,但即使是片段式的情节演绎,也要致力于让观众有情感上的共鸣。


沉浸式戏剧

结 语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沉浸式演艺核心战略是突破边界、外延布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产业,进入新消费场景下的“全域沉浸时代”。聚焦“年轻一代”新消费市场,共同加磅沉浸式演艺等业态项目,持续为城市更新输出“文旅+科技”、“文旅+演艺”、“文旅+剧本杀”等多业态产品,打造城市沉浸式文旅新地标。

所谓的沉浸,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还要做到让观众感受到良好的体验感,而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这里包括剧本设计和演员表现等。沉浸式演艺的剧本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类剧本不但需要设置符合主题的剧情,还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以及如何让观众参与其中,更困难的是,所有的环境、台词、人物设定和观众互动都必须不断融合。

文章来源:沉浸城市

上一篇: 企业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下一篇: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创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项目名称城市商业面积类型开业时间
3.2万平方米
城市综合体
500亩
城市综合体
2035年
34902平方米
城市综合体
2035年
5.7万平米
城市综合体
2030年
5.3万平米
步行街区
2023-05
0.72万平米
社区商业
2022-05
品牌名称业态面积需求合作期拓展区域
家居建材
4-7万平
20年
佛山
生活用品集合店
800-1200㎡
5 - 10年
全国
内衣店
50+
5 - 10年
成都
洗车美容店
200 - 400平米
5 - 10年
全国
中央厨房
800-2000平方
5 - 10年
全国
电玩城
500方-2000方
5 - 10年
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西
Copyright@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1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7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立即咨询